代理模式【 Proxy Pattern】
一、什么是代理模式
百度说明:
组成:(抽象角色: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声明真实角色实现的业务方法。
代理角色:实现抽象角色,是真实角色的代理,通过真实角色的业务逻辑方法来实现抽象方法,并可以附加自己的操作。真实角色:实现抽象角色,定义真实角色所要实现的业务逻辑,供代理角色调用。)
通俗的来说呢:A要完成一些事情,但事实上他很忙,没有时间完成或者….找一个可靠的代理人B,所有要完成的任务委托给B,这C去找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人C1,C2,C3,C4…(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中介,代理律师等),在现实生活正中各种服务型App就是一种代理。。。
生活中处处是代理。
二、代理模式设计过程
- 代理接口
1 | public interface AllDeputize { |
- 代理类
1 | public class Agent implements AllDeputize { |
- 委托类
1 | public class Consigner implements AllDeputize { |
- 测试代理
1 | public class Clienter { |
- 总结
代理模式很简单,只要记住以下关键点,简单易实现:
(1)代理类与委托类实现同一接口
(2)在委托类中实现功能,在代理类的方法中中引用委托类的同名方法
(3)外部类调用委托类某个方法时,直接以接口指向代理类的实例,这正是代理的意义所在:屏蔽。
代理模式场景描述:
(1)当我们想要隐藏某个类时,可以为其提供代理类
(2)当一个类需要对不同的调用者提供不同的调用权限时,可以使用代理类来实现(代理类不一定只有一个,我们可以建立多个代理类来实现,也可以在一个代理类中金进行权限判断来进行不同权限的功能调用)
(3)当我们要扩展某个类的某个功能时,可以使用代理模式,在代理类中进行简单扩展(只针对简单扩展,可在引用委托类的语句之前与之后进行)
代理模式虽然实现了调用者与委托类之间的强耦合,但是却增加了代理类与委托类之间的强耦合(在代理类中显式调用委托类的方法),而且增加代理类之后明显会增加处理时间,拖慢处理时间。